茶籽油精炼设备特点
广大山区农村盛产茶籽,许多茶籽就地加工,茶籽油主要采用碱炼的方法,既可以脱酸,去杂质,又可以去部分色素和气味,达到食用油的要求。茶籽油精炼工艺主要设备是粗油暂存,碱炼中和,水洗罐,过滤机,以及皂脚分离和输送泵,碱液池等。
茶籽油精炼设备工艺流程
茶籽毛油碱炼工艺:茶籽毛油—加碱中和—升温—静止沉淀—净油—水洗—干燥—过滤—精制茶籽油—包装储存。
具体精炼设备工作流程:
1.毛油泵入中和罐后计量,然后搅拌均匀,取样化验酸价,并计算好加碱量,有的要计算超碱量。
2.调整油的初温为30℃左右。夏天的下碱温度就是当时的油温,冬天适当升温。
3.加碱中和 碱液浓度一般为12–18°Be.实际加入碱的浓度10个酸价以下的为12–14°Be(波美度),10个酸价以上的为16–18°Be。加碱时用十字管,管下从三个方向成40°角,交错钻三排孔,孔径为3mm,喷淋碱液时要求在20min左右加完。快速搅拌,搅拌速度60–70r/min。
4.升温:加碱后继续搅拌15min,使油与碱混合均匀,碱与油中的游离脂肪酸初步结合,然后开始升温,升温的速度以每分钟升高1℃为宜。升到50℃时开始仔细观察 油皂分离情况,如果油皂明显分离,皂粒由细变粗,即停止升温。升温升到50℃时,转速减慢为30–40r/min.到达终温后继续搅拌10民。观察油皂 分离的情况,及时停止搅拌,皂脚迅速下沉,则可静止沉淀,如果皂脚有浮面的现象,则要加入与油同温或高于油温的清水或盐水,使浮在面上的皂脚下沉。
5.静止沉淀:沉淀时间不得少于4h,如果沉淀时间太短。悬浮在油中的皂粒来不及沉到底,给水洗带来困难。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,沉淀时间尽量长一点为好,这样皂粒紧密,含油量少。
6.水洗:将中和锅的中性油从摇头管泵入水洗锅进行水洗。水洗时油温为85℃,盐水或清水的温度为90℃以上,用4%的盐水水洗一般2–3次,要求放出水洗后一次的废水干净澄清,则水洗完毕。废水应放尽,以免影响干燥。 水洗时油温和水温都要高,而且水温要高于油温,它们之间的温度相差也不能太悬殊,否则会发生乳化现象,油和水难以分离增加炼耗。
7.干燥:水洗好以后的油进行干燥,在开品锅干燥时,开足间接汽升温,当温度升到100℃时,就进行回油,即将锅底的油(因锅 底蛇管加热不到,水分难以挥发)抽到锅面上,让其水分挥发。同时间断地用压缩空气鼓风,待温度升到118–120℃时,停止升温,保温1h,使水分尽量 挥发。如果用真空干燥,当真空度达到8936Pa时,温度105℃,玻璃视镜上无水一氧化碳,则干燥完毕。
8.过滤:过滤时油温不能太高,否则滤出的油杂质多,滤布损坏也快,滤油的压力不能太高,一般在1.5kgf/c㎡。使用两层滤布,一层白帆布,一层细白布,这样能保证滤油的质量。 待油干燥完毕后进行冷却,如果时间来得及就空气降温,一般需要14h,如果时间来不及,就用冷水进行降温。冷却时间 :冬天1h,夏天要2h,当温度降到80℃时进行压滤。然后将滤得的成品油计量入库。
9.皂脚的处理:皂脚泵入皂脚锅后,升温进行盐析,如果皂脚稠就加盐水,如果皂脚稀就加固体盐或浓盐水,皂脚煮到85℃以上,油才能从皂脚中分离出来。撇起上层净油,然后再煮再撇,尽量将皂脚中的油回收,然后将皂脚泵入皂脚池。有条件的也可以使离心机分离中性油和皂脚。